水下切割
發布日期:2020-10-09 人氣:4179 欄目:成功案例
柔性管法是采用柔性軟管輸送混凝土,利用周圍的水對軟管的壓力控制混凝土的下落速度?;畹椎跸浞ㄊ菍⒒炷裂b在能夠開底的密閉吊箱內,通過水層直達澆筑地點,然后開0.3-0.4m 底卸料。預填骨料壓漿法水下預填骨料壓漿法,要求水泥砂漿具有一定的流動度和一定的抗離析能力。壓漿壓力與灌注漿液的稠度、預填骨料平均粒徑及要求擴散半徑有關。如果預填骨料平均粒徑在150mm以內,擴散半徑在1. 5m以內,當水深為零時,管底出 漿壓力約為50~150kPa。有水倉面,管底出漿壓力應再加上相應水深引起的水壓力。
注意事項:
(1)混凝土在水下雖然可以凝固硬化,但澆筑質量較差。因此,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,或在一些次要建筑物的水下部分,才采取水下澆筑的方法。對水下澆筑混凝土要求較高,必須具有水下不分離性、自密實性、低泌水性和緩凝。瞠等特性。
(2)進行水下澆筑混凝土,拌和物在進入倉面以前,避免與環境水接觸;進入倉面后,與水接觸的混凝土始終與水接觸。后澆的不再與水接觸,要求混凝土應具有足夠的流動性來抵抗泌水和分離的穩定性,而且必須在確能防止流水影響的圍堰內進行。澆筑不得中斷并應盡速進行。在澆筑完成后24h內,圍堰不得抽水。
(3)為了保證混凝土有良好的流動性,以便利用自身重量沉實,同時保證具有抵抗泌水和分離的穩定性,水下澆筑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要求比一般混凝土多,用量在380~450kg/m3之間,水灰比應不超過0.55。含砂率和用水量也相應較高,而且不能用過大的粗骨料。
(4)水下混凝土與大流動度混凝土類同。根據水下澆筑的特點,應加入水下不分離的外力劑,即增稠劑或增黏劑。增稠劑可分為丙烯酸和纖維素兩類。丙烯酸類有聚丙烯酰胺水解物、丙烯酰胺和丙嘶酸共聚物。纖維素類有羥乙基甲基纖維素、羥乙基纖維素和羥基丙酰甲基纖維素等。摻主為占水泥重的0.15%~1%。纖維素類具有緩凝性,摻量應偏小些。由于水下混凝土加入了增黏劑,黏度較大,這也是與自密實混凝土不同之處。